紧接在 Ryzen APU 之后
AMD 在今年的四月底正式推出新的二代 Ryzen 处理器与 400 系列晶片组
不过与 Intel 一样,初期都只有高阶款,也就是 X370 的后继 - X470
新的 X470 在 PCIe 通道数量上并没有变化
虽然有谣传晶片组 PCIe 升级至 3.0,不过实际开卖时依旧是维持在 2.0
比较大的差异在于加入 Precision Boost 2.0 以及 StoreMI 的支援
对于不打算手动超频的使用者来说
Precision Boost 2.0 加上二代 Ryzen 较高的基础时脉,理论上在使用体验方面会再好一些
ASRock 新的主机板目前仅有引进两款,分别是旗舰的 X470 Taichi,以及中阶的 X470 Master SLI/ac
其实从名称上也不难猜出 Master SLI 其实就是原先的 Killer SLI 系列
在改名的同时,台湾也选择引进带 wifi 子卡的版本
与上一代的主要差别在于导入 Polychrome 灯效,支援 3 pin addressable 跟 4pin RGB 灯
后侧 I/O 加入 USB 3.1 Gen 2,同时导入 M.2 散热片设计
包装正面一览
支援 Crossfire 以及 SLI,同时导入新的 Polychrome 灯效
背面则是个区块的特色介绍还有详细的规格列表
配件包含 SLI HB Bridge、wifi 天线、SATA 线材、M.2 螺丝、I/O 挡板、贴纸、驱动光碟以及说明书
主机板正面一览
整体配色由上一代的黑白改成黑灰的低调组合
后侧遮罩也改了新的样式,多了一些线条与前方供电区块的散热片搭配
整体看起来也比较协调
在扩充能力方面,板子提供 2 组 PCI-E x16 (x16, x8) 与 4 组 PCI-E x1 插槽
PCI-E x16 部分选用带有金属框体的插槽
PCI-E x1 均採 Flexible PCI-E 设计,尾端切割增加使用弹性
供电区块採用 12 相数位供电搭配 Nichicon 12K 黑色电容
有趣的是 EPS 12v 採用 8 + 4 pin 设计,端子配置在左上角
供电 PWM 控制选用 Intersil ISL95712
CPU 风扇端子配置在右上角,提供 2 组 4 pin PWM 端子
其中 CPU_FAN2 兼做水冷 PUMP 端子,可由 BIOS 调整
记忆体部分提供 4 组插槽,採用单边扣设计,由内到外依序为 A1 A2 B1 B2
USB 3.0 与上一代一样,都提供两组 19pin header 供机壳使用
另外针对 AMD 部分原厂扇需要 RGB 端子,另外配置一组在主机板右侧中央
南桥散热片下埋有 RGB LED
储存装置方面提供 6 组 SATA3 (6 Gbps) 端子,另外有 2 组 M.2 插槽
第一组 M.2 插槽位于 CPU socket 下边,整合散热片设计
可安装 type 2230, 2242, 2260, 2280, 22110 规格
支援 PCIe 3.0 x4 以及 SATA 通道 SSD
另外一组则放在主机板右下角,支援 type 2230, 2242, 2260, 2280
同样支援 PCIe 以及 SATA 通道 SSD, 不过频宽仅有 PCIe 3.0 x2
另外底下可以看到另外一组 4pin RGB 以及新的 3pin addressable RGB header
环境监控由 Nuvoton NCT6779D-R 负责
音效输出採用 ALC892 搭配 Nichicon 音效电容,并对 PCB 进行切割,降低杂讯干扰
Gigabit LAN 选用 Intel I211AT
另外旁边可以看到一颗 PI3EQ1004 用来强化 USB 3.1 Gen 2 的讯号品质
至于 Type-C 的装置侦测则由旁边的 ASMedia ASM1543 负责
在背板 I/O 部分,提供 6 组 USB 3.1 Gen 1,1 组 USB 3.1 Gen 2 Type-A,1 组 USB 3.1 Gen 2 Type-C
另保留一组 PS/2 介面以及 HDMI 1.4 端子,音讯也有提供 toslink 光纤输出
网卡部分採用的是 m.2 介面的立式子卡
相较于一般放在 I/O 后侧的安装方式,比较不会影响到 USB 3.0 介面
採用的是 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8 (3168NGW)
1T1R,支援 11ac (433M),同时整合 BT 4.2
======================================
测试平台:
CPU:AMD Ryzen 5 2600 default / OC 4.1G
MB:ASRock X470 Master SLI / ac
RAM:Adata XPG Dazzle DDR4-3000 8G x 2
VGA:ASUS STRIX GTX 750 Ti OC 2G
HDD:Crucial MX300 525G
PSU:FSP Hydro X 550w
OS:Windows 10 Pro x64 Build 1803
======================================
顺利点亮基本的 2933 频率
接着跑些基本测试
CPU-Z 内建 benchmark,单核 442.8,多核 3345.7
AIDA64 记忆体频宽测试
Super PI 1M,10.922 秒
cpumark 99,score 595
winrar 压缩基準测试
7-zip 效能测试
Cinebench R11.5,CPU 13.23 pts
Cinebench R15,CPU 1246 cb
RealBench,system score 136937
HWBOT x265 1080p,31.62 fps
PCMark 10,score 4546
小超 4.1G
CPU-Z 内建 benchmark,单核 471.5,多核 3777.5
AIDA64 记忆体频宽测试
Super PI 1M,10.422 秒
cpumark 99,score 627
winrar 压缩基準测试
7-zip 效能测试
Cinebench R11.5,CPU 14.45 pts
Cinebench R15,CPU 1412 cb
RealBench,system score 149134
HWBOT x265 1080p,35.46 fps
PCMark 10,score 4546
新的主机板陆续开卖后,旧款主机板也都纷纷开始降价出清
由于 AMD 并没有限制新的处理器只能搭配新的晶片组
对于预算有限的使用者,挑选 X370 甚至是 B350 主机板搭配二代 Ryzen 处理器相对划算许多
像是一代名板 B350-F 就是蛮不错的选择
真要说有什幺理由选择 X470,或是接下来会开卖的 B450
除了前面提到的 PB 2.0 与 StoreMI 之外,主机板设计的完成度或许是一个可以好好思考的点
毕竟一代推出时,各家在记忆体相容性以及一些细节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去修正 BIOS
不过 layout 之类的硬体最佳化就只能留待板子改版才有机会调整
再把目光转回到 X470 Master SLI/ac 这张板子上
相较于御三家,ASRock 并没有太积极的推广自家灯效 (虽然也开始卖显卡了 XD)
低调归低调,该做的还是没少,取了个 Polychrome 的新名字也一併跟上 3pin 的潮流
选择引进 wifi 版本对于有打算用无线网路的使用者来说也能再多省个 500-1000
虽然保固就没有像以往的 Fatal1ty 或是 Performance 系列一样提供五年
但看在他是现阶段最便宜的一张 X470 或许也不能要求太多是吧 XD